人工智能的方向現在集中在相對少數的科技公司手中,正是這九家公司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建立了規則、系統和商業模式。分別是:阿里巴巴、亞馬遜、蘋果、百度、Facebook、谷歌、IBM、微軟和騰訊。
1、阿里巴巴
未來從家庭到商圈,從商圈到城市,人工智能未來承擔基礎設施的角色,時刻準備為人類進行全方位的服務。機器人可以把互聯網有機結合在一起,機器人構建的“神經網絡”可以打造未來新商業形態,阿里及其智能骨干神經網絡、天貓精靈以及人工智能軟硬件結合體的神經單元,三者可以構建未來新的商業基礎設施。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面向未來的戰略,同樣也是基于AI技術,推動機器人成為阿里巴巴經濟體、成為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
2、亞馬遜
亞馬遜做為一家電商企業,在AI應用方面有很強的技術積累,公司的旗艦人工智能產品是:Echo,以及背后的驅動系統——Alexa 語音平臺。亞馬遜智能語音助手Alexa利用神經網絡來進行自然語言處理,從而分析人類語音并給出恰當回答。亞馬遜還將機器學習引入AWS。客戶可以用Lex構建會話界面,用Polly將文本轉換為語音,用Rekognition給應用程序添加圖像分析,或者用SageMaker大規模構建、訓練和部署機器學習模型。
3、谷歌
谷歌正在積極將自己轉變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并試圖在云計算、智能醫療等新興領域成為領頭羊,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在移動和數字助理的競爭日益加劇以及各方對隱私和數據管理的擔憂不斷發酵的情況下,谷歌也不斷做出調整,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領導地位,其中人工智能便是那條貫穿始終的主要“生命線”。而谷歌跨領域合作方式,主要是基于其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方面的專長。
4、百度
目前來看百度業務整合后的事業群都是圍繞信息流和人工智能展開,而這里面的核心就是無人駕駛開發平臺Apollo系統。該系統已經升級到第三代,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已經開始量產上路,并且“阿波龍”拿到來自日本的商業訂單,已開啟全球商業化進程。
Apollo是一個開放的、完整的、安全的平臺,通過開放源代碼、數據、API、云端接口等方式幫助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Apollo提供全球唯一開放的海量數據的仿真引擎;地圖服務系統覆蓋廣、精度高,智能化強;且擁有全球開放數據量第一,基于深度學習自動駕駛算法End-to-End。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的合作伙伴數量也達到了100多家,包括北汽、比亞迪、中國一汽、路虎捷豹等國內國際知名品牌。這樣的成績,也讓百度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軟件平臺。
5、Facebook
自2013年扎克伯格成立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部門(FAIR)以來,Facebook一直在加速AI采用步伐。今天,AI為Facebook News Feed(類似于微信朋友圈)挑選內容,自動標記照片。它也為更多的小眾應用提供支持,如為盲人語音描述照片內容,識別自殺跡象,標記“假新聞”等。
6、IBM
IBM最引人注目的AI投資是Watson。Watson是一個認知計算平臺,能夠回答用自然語言提出的問題。該平臺在2011年首次引起關注,當時它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中擊敗人類競爭對手。
7、微軟
2016年9月,微軟創建“人工智能和研究小組”。當年晚些時候,微軟創投(Microsoft Ventures)成立一家新基金專門投資AI創業公司。自那以來,微軟一直在大肆收購AI公司,僅在2018年就收購五家AI公司。
該公司還將AI引入Skype聊天機器人和必應搜索引擎,利用AI分析Office 365中的數據、在Azure中構建APP、支持與Cortana的交互。
8、蘋果
從識別App Store中的欺詐行為到優化電池使用,蘋果在多個場景使用AI。蘋果致力于保護用戶數據和提供透明度,并希望借此獲得競爭優勢。蘋果計劃使用AI來“訓練圖像識別算法”。
9、騰訊
從2012年開始,騰訊已經相繼成立騰訊優圖實驗室、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騰訊AI Lab和騰訊AI Lab-西雅圖實驗室。在技術和研發的支持下,目前騰訊在AI領域的布局,除了游戲、內容、社交,還有金融、醫療等傳統領域。騰訊非常重視云服務、云平臺。其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用云量”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工具AI的開放將大幅降低企業使用AI云服務的門檻。
金大立免費服務熱線
地址:成都彭州市工業開發區天彭鎮旌旗西路419號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