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最新公布的四月份通脹數據有見頂回落的跡象,但是美國真想實現軟著陸,只怕很難。周五美股大幅度反彈,很有可能也只是曇花一現。
最近,高盛也下調了美國GDP 的預期,認為今年美國GDP 的增長率只能達到2.4%。中國的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美國要盡力維持跟中國的良好關系,因為遲早有一天,中國的經濟將達到美國的兩倍以上。

周五美股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這是美股經歷了連續一個星期的不斷下跌之后難得的一次上漲,而且這一次的上漲幅度較大。
這次上漲的動力可能來自于此前從高位略為回落的通脹數據。上周三和周四美國分別公布了CPI和PPI數據,都比三月份的數據略有下降。
美聯儲在加息時小心謹慎,一直希望能使美國的經濟實現軟著陸。也就是說在慢慢降低通脹的同時,不要對經濟增速產生過大的影響。
現在投資者看到的是,通過三月份25個基點的加息,就看到了美國四月通脹數據下降。而5月加息50個息點的效果,還會在未來顯現出來,由此看來,到第三季度通脹有機會進一步回落,預計到年底可以回落到5%的附近。

假如是這樣的話,軟著陸真的可以實現。
但是更多的專家認為,周五美股的反彈可能難以持續。因為通脹的回落還需要繼續觀察。目前通脹同比數據下降,與去年四月份通脹較高有非常大的關系。
而且現在評價對經濟的影響為時尚早。美國一季度的GDP 環比下降1.8%,上周公布的失業人數也有所增加,這些都可能說明未來經濟并不理想。

國際投行高盛同樣對美國的GDP增速不抱有太高的期望。
此前高盛預測2022年美國的GDP 增長2.6%,2023年增長2.2%,但是最近卻下調了這一預期,認為2022年美國的GDP 增長可能不會超過2.4%,而到了2023年增長率將會進一步下降到1.6%,比起之前預測的2.2%,大幅度的調降。
即使這樣,高盛也不排除未來還會進一步的調降,畢竟今年的一季度GD P出現了近幾年來第一次的環比下跌。

在高盛看來,目前的漲價潮并沒有得到抑制,反而有擴散的風險,機票,房租等服務性的開支正在提價。而且歐洲局勢還沒有穩定、印度宣布禁止小麥的出口。這些事件因素疊加起來,導致能源價格和全球糧食價格還有很大的上漲風險。
目前美國的PPI依然維持在11%的高位,這對于美國的中小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雖然成本會傳導到銷售端,但是最終的消費者能否有能力和意愿接受不斷上漲的價格還難以判斷。
最近的數字顯示,美國的收入增速正在變緩。一旦形成的預期,大家的消費信心就會受到挫折,這又會反過來影響美國的經濟。

在前兩天某個論壇上,林毅夫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將達到美國的2倍。
這些年來國際經濟結構不斷的變化,尤其在疫情之后顯得更加明顯。西方的主要國家的GDP 增長率不斷下降,或者維持在低位,美國的增長率也只能達到2%的水平。
但是,新興經濟體的增長率卻維持得不錯,雖然中國的GDP已經有所回落,但比起發達國家依然非常的高。目前中國的經濟基數已經非常大,但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5%以上的增長,這會使我們在未來一段時間達到經濟體量是美國兩倍的目標。
林毅夫進一步指出,目前中國的技術滲透率類似于當年的德國,日本,韓國。以上三個國家分別在上世紀不同的時段里,達到類似的滲透率,而當時的經濟也實現了GDP 8%以上的高速增長。
全球經濟格局此消彼長,美國的增速放緩的同時,我國卻可以高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試圖與中國脫鉤,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想法。來源:財說得明白
金大立免費服務熱線
地址:成都彭州市工業開發區天彭鎮旌旗西路419號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