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48小時之后,身處旋渦中心的“科學狂人”賀建奎,今天現身香港基因編輯峰會現場,對自己的研究“成果”致歉,由于實驗的保密性不強,數據被泄露了。
在峰會召開前一天,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布其操刀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消息,引發了一場波及學術界以及全社會的巨大爭議。輿論風暴下,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等幾乎所有賀建奎的相關方,都與其撇清了關系。
而隨著基因編輯引發爭論的同時,賀建奎的“基因商業版圖”也開始逐漸暴露在陽光下。賀建奎最初以男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身份現身公眾視野,但實際上除擔任教職外,其名下還擁有多家與基因科學有關的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賀建奎是7家公司的股東、6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并且是其中5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這起家公司的總注冊資本為1.51億元。
是大學教授,也是“基因商人”,賀建奎在這一點上倒是和他在斯坦福的導師斯蒂芬·奎克頗為相似。據美聯社報道,賀建奎另一位導師邁克爾·迪姆,也是此次“基因編輯嬰兒”項目的參與者之一,目前已經接受調查。迪姆在賀建奎的兩家公司擔任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并自稱持有“一小部分股份”。不禁質疑,“基因編輯嬰兒”真的只是一次沖動的科學故事,還是“別有用心”的商業野心?
商業版圖初現
據了解,高中時期賀建奎迷戀物理學,立志要成為中國的愛因斯坦,后來終于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公開簡歷顯示,賀建奎于2006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學學士學位,后赴美國萊斯大學攻讀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
2011年開始,賀建奎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后,期間師從斯坦福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斯蒂芬奎克教授,從事基因測序研究。2012年的1月,賀建奎經深圳市“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引進回國,揮別生活五年的美國,來到了南方科技大學,年僅28歲的賀建奎成為了南方科技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賀建奎也在效仿斯蒂芬·奎克一樣開拓著自己的商業版圖,將科學研究和商業進行融合。天眼查顯示,回國后的6年間,賀建奎投資了8家公司。不過,根據其注冊資本判斷,合生生物、瀚海基因、南科生命是其最主要的三家公司。
回國后的第一年(即2012年),賀建奎隨即成立了瀚海基因,一家宣稱生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公司,從2012年成立至今,估值超過百億。在基本被外資公司壟斷的基因測序行業上游,瀚海基因是少有的中國公司。
據賀建奎自述,在公司成立前四年,瀚海基因沒有任何銷售收入,兩次接近倒閉,在2017年才成功研發出亞洲第一臺第三代分子基因測序儀樣機。但聲稱公司要倒閉的賀建奎,這幾年又投資了多家公司,并相繼在這兩年拿到融資。其找到的投資人不是實力雄厚就是有背景。
其中,2018年4月,瀚海基因完成2.18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同晟資本領投,希夷資產等五家機構參與跟投。A股上市公司天壕環境通過紫荊海峽科技合伙企業間接入股了瀚海基因。
值得注意,國內基因檢測龍頭華大基因的身影也悄然出現在賀建奎的“商業圈”中。瀚海基因的官網顯示,華大基因是公司創始者之一、中國科技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研究院的于軍,擔任瀚海基金的科學顧問,僅次于賀建奎之后。而在華大基因下屬公司任職的楊曉楠,是瀚海基因的監事之一。
目前國內只有華大制造與瀚海基因進入了國產測序儀的市場,不過與華大不同的是,瀚海主要以醫院為中信,三代測序儀的簡便性,可以幫助醫院、甚至基層醫建立起自己的基因測序平臺。在賀建奎創辦的企業中,基因測序龍頭、學校、深圳科技創新委員會都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
賀建奎的另一家科創公司,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到6666.66萬元,賀建奎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45.5%。另外兩位公司股東為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與深圳市南科大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股30%、24.5%。前者是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而后者是南方科大的校企資產管理平臺。
實際上,在南科大鼓勵創業的氛圍下,像賀建奎這樣下海辦公司的老師不在少數。截至2018年年中,南科大已注冊成立了25家高科技項目公司,學校通過和教師共同發起公司,實現了科技成果市場價值近八億元。
此外,據澎湃新聞報道稱,賀建奎本次基因編輯項目已經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獲得注冊號為:ChiCTR1800019378,并且該項目的經費或物資來自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下的科技創新自由探索項目,不過隨后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對此表示否認。但從股權關系上看,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與賀建奎確有合作存在。
在編輯嬰兒事件后,相關方紛紛撇清了與賀建奎的關聯。2018年11月27日,A股基因版塊全線下跌。其中,與賀建奎有著些許聯系的天壕環境(300332.SZ)收跌2.86%;另一家被牽扯其中的港股公司和美醫療(1509.HK)盤中也一度跌逾8%。隨后,天壕環境與之撇清了關系,表明投資瀚海基因與公司主營無關。
另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身份是因合生物董事長。這家成立于2016年3月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在無癥狀人群普及腫瘤早篩技術,希望發現早期癌變,從而及時的消除。”而根據賀建奎曾經的描述,當初創立因合生物的初衷,竟是因為胰腺癌晚期喬布斯憔悴的狀態觸動了他,希望“將癌癥扼殺在萌芽”。
根據南方科技大學官網介紹,賀建奎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基因測序技術、免疫基因組學等。賀建奎又是如何從基因測序轉向基因編輯的?基因嬰兒項目是如何誕生的?
根據南方人物周刊的報道,2016年賀建奎曾在一次飯局上向時任西門子某產品線市場總監雷俊雄提到一個創業想法,這個想法來自賀建奎在斯坦福的導師斯蒂芬·奎克。他認為,賀研究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最終要應用于具體領域,而基因技術在兩個領域里商業空間最大,一是胎兒早篩,二是腫瘤早篩。相比前者,后者技術尚屬于早期,商業化市場未被開墾,機會更大。”
事實上在籌措經費方面,賀建奎并不是一帆風順。據其自述,2014年年初,他組建了由美國專家參與的一個團隊,希望得到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專項資金“孔雀團隊”5000萬元的資助,來做第三代基因測序儀,但是落選了。但是當時瀚海基因已經成立,箭在弦上,最后是在老友相助下測序儀工作得以啟動。
做一臺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只需要幾百萬元,但是當做出第一臺概念機后,根據產業發展規律,從概念機到β機、內測機、外測機直至產品真正商用,需要至少5年時間、5億元的資金,兩到三百號員工才能實現!而測序儀用于具體領域的開發,是其盡早實現變現盈利的路徑。
而后同年8月,賀建奎的妻子出任因合生物總經理。一年后,賀建奎增資千萬,成為大股東,而那時其最早成立的公司瀚海基因還處在找融資、幾近倒閉的狀態。基因測序技術還未成功,又心系腫瘤早篩,似乎在找出任何可以將基因研究轉化為商業的可能性。終于在今年11月19日,因合生物獲得了正威集團和乾江資本領投的5000萬A輪投資,并將立馬在江蘇、西安等地設立分公司。
在2017年2月初,賀建奎在美國做了一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的報告”,報告末尾賀建奎表示,“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你生殖細胞編輯或者制造基因編輯的人類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然而,有意思的是,上述話說完不到一個月,賀建奎便開始著手開展一項“CCR5基因編輯”的試驗,招募志愿受試者為丈夫感染艾滋病毒的不孕不育夫婦。不僅如此,賀建奎的導師迪姆,也是此次“基因編輯嬰兒”項目的參與者之一。
而備受質疑的是這次基因編輯的項目資金來源,在賀建奎研究室的官網上,有兩份基因編輯項目的知情同意書,從內容可知,都與備受爭議的誕生出“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的項目相關。知情同意書開頭稱,該項目經費的來源是南方科技大學。然而,南科大在11月26日傍晚發出的聲明里自己并不知情,并對經費支持一說表示否認。今天在香港第二屆人類基因編輯大會上,回應質疑稱,資金和所有支出(包括給志愿者懷孕期間支付的費用)由個人出。
不論當初研究基因編輯的初衷是什么,其“基因編輯”的行為已經無法用沖動的科學故事來解釋,更像是有備而來的商業營銷。這個當初聲稱回國做大事的賀建奎,等待著他的,除了全世界媒體的聚焦,還有公眾無盡的質疑、業界的一致譴責。
金大立免費服務熱線
地址:成都彭州市工業開發區天彭鎮旌旗西路419號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