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我校在行政樓212會議室舉行了一場名為“做有趣的量化社會科學研究:選題、寫作與發表”的學術報告會。本次報告會由廣州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社會學系副教授、日本九州大學博士李雙龍老師主講,校黨委書記邊慧敏、學校職能部門相關負責人、美術與設計學院、管理學院等師生代表參加本次報告會。
報告會上,李雙龍副教授分別從如何選題、如何寫量化研究論文、如何向雜志投稿、如何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以及學術影響力這四個方面與現場師生進行了分享與交流。關于如何選題,李雙龍認為,可以從個人經驗入手,文章里很多都是作者的經歷和故事;關注社會現實,對時下的熱點事件要保有敏銳的學術感知;關注網絡世界,研究當下網民的社會心態;如果有互相打架的理論,就用數據做法官;做跨社會跨文化的對比研究;用新的分析技術研究經典主題;多發現一些潛在的微觀機制(中介機制、調節機制)以及更高層次(如學校、社區)的社會經濟因素對個人結果變量的影響。并且他鼓勵大家獨辟蹊徑,多做有創新性的研究。
就如何寫作量化研究論文問題,李雙龍表示離不開“懂套路”、“組團隊”、“知動向”、“學經典”四個要素。他以彭玉生老師總結的“土八股”和“洋八股”為例解釋了何為“懂套路”。“土八股”研究需要做到破題、成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而“洋八股”研究就關乎到問題、文獻、假設、測量、數據、方法、分析、結論等。李雙龍結合自身經驗表示要注重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新的問題,修正和完善既有理論,并建議師生們要善于構建高效的學術合作團隊,主動了解研究領域內頂尖期刊的最新學術進展,主動學習頂尖期刊上的破題立論和寫作邏輯等。而在論文投稿的技巧方面,李雙龍用向SSCI英文期刊的投稿來舉例,解釋了如何選擇合適的期刊進行投稿,并詳細圖示了從投稿到錄用的所有流程和應該注意的事項,令師生記憶深刻、受益匪淺。
在如何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以及影響力方面,李雙龍副教授鼓勵大家多參加高質量且小圈層的學術會議、方法培訓班、積極分享自己的研究聆聽其他學者的意見等。最后,李雙龍副教授就在座的師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一一回答和深度交流。整個講授過程語言幽默風趣、邏輯清晰、現場氣氛活躍。
最后,校黨委書記邊慧敏指出,學校非常鼓勵青年學者多從事跨學科的交叉研究,并表示學校大力支持學生的各項學術交流活動,尤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高質量的學術培訓班,希望這一系列舉措使全校的科研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會議現場
金大立免費服務熱線
地址:成都彭州市工業開發區天彭鎮旌旗西路419號二維碼
